返回列表

作者:巨人電商

以貓眼電影為例,詳解UCG平臺運營策略

POST TIME:2021-08-20

按照邏輯來說,首先應該先證明當時貓眼UGC是「做起來了」。我附一張當時我記錄的與豆瓣的對比數(shù)據(jù),結論是在院線片里,我們的UGC量級是最大的,超過了豆瓣。

第一步:如何分析用戶需求

我們當時希望能把貓眼打造成一個「大眾電影愛好者的豆瓣」。這個定位從現(xiàn)在來看都是挺清晰可行的,而且這個人群和需求也都切實存在。

為了摸透用戶需求,我們大量、高頻且持續(xù)的在找用戶交流,一塊晚上吃飯、周末一起看電影等等,也請教了一些業(yè)內的專業(yè)人士。每次交流完再一起開會討論,慢慢的對這個群體有了一定的了解。

我用了下圖的用戶分層理論去分析,貓眼的核心用戶大致也可以這樣來分。

第一層是名人,他們的出現(xiàn)可以為產品的品牌背書,可以帶來粉絲效應。這個主要是通過商務層面的溝通搞定的。

第二層是專業(yè)用戶,對于電影領域來說,就是編劇、影評人這樣的群體。他們數(shù)量不大,而且圈子特征明顯,搞定他們也另有策略。

第三層是貢獻用戶,對于貓眼來說就是高頻次的購票和UGC用戶,他們沒有專業(yè)背景,卻是整個產品的中流砥柱。搞定了這群人,其他幾層用戶才有存在的可能,本文主要講的就是這部分用戶的運營方法。

第四層是活躍用戶,他們經常訪問貓眼,大多數(shù)在消費內容,不具備貢獻內容的能力,前三層用戶對他們的影響是最大的。

第五層是普通用戶,他們只是下載注冊過貓眼,或者也消費過,但是對產品毫無忠誠度可言,也不在核心用戶的群體中,屬于二八原則的小部分人。

從這個分層中可看出,每層用戶都有自己的價值,是相互依存的,要用不同的策略去運營。但具體要先從哪個群體下手,就要看當時所具備的條件。明星和專業(yè)用戶是很難搞定的,當時的實力還不夠,而且沒有粉絲的產品,明星也不會來。

所以,只能從第三層開始運營,帶動第四和第五層,形成用戶規(guī)模和口碑之后,就可以反向的帶動明星和專業(yè)用戶了,這就是當時的運營策略。

接下來,就集中火力在第三層群體里,也就是優(yōu)質的UGC貢獻用戶。關于他們的需求和使用場景,我是這么描述的:

  1. 他們經常買票去電影院看電影的,而且有一定的觀影量,對電影也有自己的理解。
  2. 他們會每周打開貓眼電影這個app,去看看本周上映的電影有哪些,票價多少,順便也瀏覽一下新鮮有趣的資訊。
  3. 他們在看完電影后,會在回家的路上順手打開貓眼,看看別人對這部電影的評價,自己也有可能寫上那么三兩行評語。
  4. 他們有時想知道某個電影的信息,比如主演導演是誰,或者想知道某個演員出演過哪些電影。

以上,就是UGC核心用戶的需求,而我們希望這些人高頻次的來瀏覽和貢獻內容,來與其他電影愛好者互動。通過培養(yǎng)用戶的使用習慣,聚集一定量級的活躍用戶,才有可能達成我們做成大眾豆瓣的目標。

這個目標,換個說法就是要有越來越多的UGC用戶,構建一個用戶消費內容和貢獻內容的閉環(huán),這樣才能玩轉。

第二步:怎么搞定種子用戶

懷揣著這樣的目標,我就想當時有什么資源可以用,UGC用戶從哪里找。顯而易見,就是貓眼電影的購票用戶。當時貓眼的購票用戶絕對是全線上平臺市場占有率最大的,所以每周來買票的用戶就是我的金礦。

我當時拍腦袋做了一個推測:每周購票2次以上的用戶就是電影發(fā)燒友,是區(qū)別于沒事逛街泡妞瞎逼看的那群人。于是我就跑出一周之內購票次數(shù)為1次和2次以上的用戶,發(fā)現(xiàn)后者的占比并不小,達到25%,用戶數(shù)量相當可觀,接下來就是想辦法從這批用戶中,洗出有UGC能力和習慣的用戶。

具體方法其實也沒什么特別的,就是策劃一個活動,然后定向推送給這25%的用戶。這句話說來簡單,但細化起來有很多要點。我們就拿其中最重要的一點來說把,就是做什么樣的活動效果更好。

這要分析這部分用戶的特點,我從這25%的用戶中抽出200個,人工查看他們之前標記過「想看」的電影,發(fā)現(xiàn)一個規(guī)律:這些用戶都是對某個類型的影片有明確的喜好,比如港片、漫威、鹿晗吳亦凡等明星主演的電影。

于是這個活動就知道怎么做了,每次要有不同的主題,比如上面說的漫威、周星馳、宮崎駿等等,列一個影單出來,讓這群用戶寫這個片單上的電影的評分和短評,慢慢培養(yǎng)這群人的習慣。

這就是做活動的其中一個思路,其他還有幾種,就不細說了。做運營要多分析用戶需求,多嘗試,不能只是想著要做一個活動,具體怎么思考分析卻不知道,這就是無腦的運營。

這樣的活動其實就是洗用戶,只不過是從購票用戶洗到UGC用戶。要注意幾點:

  1. 不管量級多大的產品,用戶洗過幾次之后,效果就沒了。你監(jiān)控數(shù)據(jù)就可以發(fā)現(xiàn),前幾次的轉化率最高,之后就越來越低。你需要做好判斷,當效果跌到谷底時,說明用戶已經洗的差不多了,這個方式就可以停了。
  2. 洗用戶時要注意頻率和方式。為了持續(xù)能帶來UGC用戶,你可以高頻的去洗,這樣可以不斷帶來新增UGC用戶,有利于培養(yǎng)氛圍。但肯定不能頻繁的去騷擾同一批用戶,讓他們做這做那,哪怕是再給力的刺激,次數(shù)多了也會萎。

可以把這25%的用戶再做細分,每個群體推不同的活動。比如,這周《超能特工隊》特別火,你就做一個滿是大白形象的活動頁面,推給這個電影的購票用戶,絕對萌死他們,UGC的轉化率肯定高,這就是細化的用戶需求。越精準的推送,轉化率越高。

此后,我們還在持續(xù)做一個事,就是把用戶按照對影片類型的興趣緯度劃分,不同群體去推送不同的內容。首先,這是為了讓已產生的用戶有更多被瀏覽的機會,屬于內容的精準分發(fā);其次,持續(xù)向用戶強化貓眼在做內容這樣的信息,培養(yǎng)用戶心智。

第三步:建群

在洗用戶的同時,你也不能閑著。持續(xù)監(jiān)控已經轉化過來的UGC用戶,逐一的觀察他們貢獻的內容、個人資料,以及標記過的電影等信息。只要發(fā)現(xiàn)有價值的電影發(fā)燒友,馬上一對一取得聯(lián)系,把他們拉到一個群里。

所以,持續(xù)這樣洗用戶、監(jiān)控效果、找人拉進群,幾個循環(huán)之后,這個群里輕輕松松就會有一百多人。這群人就是貓眼電影UGC的核心用戶,就是帶動后續(xù)幾十萬UGC用戶呼嘯而來的火車頭、是社區(qū)氛圍的打造者、是對外品牌傳播的宣傳員,價值巨大。

群,只是一種聚集核心用戶的形式,而不是做運營的最終目的。因為這些用戶有很多共性,而且互相交流也是他們的需求之一,所以才組建這個群,這樣也方便運營去溝通管理、下發(fā)活動通知、收集用戶反饋等。

在這100人入群之后,接下來就要考慮如何管理了。這不只是一個群,而是一個組織,所以具備一個組織應具備的所有要素,比如名字、準入制度、權益和責任,以及最重要的管理團隊。

運營一個用戶組織,就像管理公司一樣,有招聘、管理、激勵和淘汰這樣的流程。如下:

公司的招聘:通過自己的招聘渠道,吸引求職者來面試,滿足要求的才能入職。這就類似用戶組織的引入新用戶。

公司的管理:就是在員工入職后,需要遵守公司的規(guī)章制度,比如不許遲到早退打架罵人什么的,同時也會發(fā)薪水員工。這類似于用戶組織的管理制度,有責任也有福利。

公司的激勵,就是公司會設置員工獎、季度/年度獎金等等,是在工資之外的激勵措施,只有達到目標才能拿到,達不到也沒事。這就類似于你在運營用戶組織時,每周或每月都會做一些活動,獎勵實物或虛擬的東西,刺激這些用戶持續(xù)貢獻。

公司的淘汰:就是如果你有嚴重違紀或者工作業(yè)績不好,就會讓你離開,當然你也可以選擇主動辭職。用戶組織也是一樣的,達不到最低標準的,就會離開,不能繼續(xù)享受福利。無論公司還是用戶組織,都需要保持一定的流動性。

大概列一下具體要做的事:

1.用戶運營。

需要有專人去維護這個群,保持日常的活躍,與關鍵人物維持很好的關系,收集用戶的反饋。尤其要注意的是,找出關鍵的用戶,理想的模型是有能力、有時間、有權威、性格活潑開放愛交友愛玩。讓這樣的人成為群的管理團隊,以后為你來工作。

2.活動運營。

不能只靠群的常規(guī)制度來激勵用戶,即使你每月都會有排名和發(fā)獎,時間長了也會有審美疲勞。而且以月為單位的周期太長了,中間的疲軟期就會拉低數(shù)據(jù),所以要針對這小部分人做有針對性的活動,雖然他們人數(shù)少,但產出能力大,肯定是值得的。

以上就是UGC核心用戶群體建群這個階段做的事,別小看這部分人,他們完全可以帶動一個產品初期的活躍度和氛圍。

百度知道這樣訪問量過億的產品,每天幾十萬人在回答問題,但官方只是維護好那一兩千人就可以了,這就是核心用戶的帶動作用。

第四步:社群運營

核心用戶組織可以運營一段時間,會持續(xù)的帶來效果。但到了一個階段我們會發(fā)現(xiàn)瓶頸來了,現(xiàn)象如下:

  1. 核心用戶群的人數(shù)越來越多,從之前的100人,變成300甚至500人,我們不得不考慮開2群、3群。人數(shù)增加之后,活躍度和氛圍反而下降了,群里說話的人總是那么少數(shù)幾個,而且之前大家那種積極的態(tài)度好像沒有了。
  2. 隨著貓眼的快速發(fā)展,整個產品的數(shù)據(jù)上漲都很快,DAU、購票用戶、UGC用戶等。在大盤都上漲的情況下,這幾百人的貢獻就顯得越來越渺小。比如,之前貓眼每天有1W條UGC內容,其中70%都是核心用戶組織貢獻的;現(xiàn)在貓眼每天有20W條UGC內容,現(xiàn)在只有10%是這個組織貢獻的。

尷尬的是,之前運營這個組織是我們最重要的一個事,從現(xiàn)在的情況看,一個最重要的事只能占比10%,價值的太小了,說不過去。

想要解決這個問題,面臨幾個難點:

  1. 如果單純的增加用戶組織人數(shù),我們至少要組建10個相同規(guī)模和貢獻能力的群。這樣會增加運營的人力成本,沒辦法像以前的模式管那么多人,也沒有那么多費用去做激勵活動。
  2. 符合要求的核心用戶快被榨干了,已有的用戶貢獻量在慢慢減少,即將走到在貓眼生命周期的末期,也很難再找到符合要求的新增用戶,沒有那么多人選。

這個問題當時困擾我們挺久,試了很多方法都沒什么效果,老板也開始質疑這個模式。不記得是在什么場景下,我又想出一個貌似合理的方案,第二天就開始執(zhí)行嘗試,我們暫且叫這個方案為「社群運營」吧。

貓眼電影社群運營的思路是這樣的:

1.角色翻轉,由用戶全權運營和管理社群。

運營的人力和資源是有限的,所以我們不可能投入很多人去分別管理很多個群,所以我想把用戶的動力最大化,就是貓眼完全交出群的所有權,完全由用戶來建、管理和受益,只有一個要求,就是名字帶有貓眼電影。

之前的做法是,官方建群拉用戶。官方和用戶的地位有點像老板和員工,用戶會有一個思維定勢,就是你肯定是有目的的,我肯定是要幫你干活的,不管你說的再好聽,我都是被動的角色,所以不可能很積極。

現(xiàn)在的做法是,這就是用戶自己的事,群都是他們自己建的,貓眼官方只負責運營方面的指導,以及物料獎品方面的支持。這對于用戶來說,就充分調動了積極性,想像空間很大,只要自己愿意做,就可以做的很好。

2.大量建群,大量覆蓋用戶。

為了提高核心用戶群體在整個貓眼UGC的占比,比如從上文說的10%提升到60%,我這個運營模式就必須可以覆蓋到、作用到更多的用戶,所以解決方案就是建更多的群。

考慮到群人數(shù)超過100人之后,活躍度就會下降,我們建議人數(shù)控制在60-80人,因此需要建50個群,可以覆蓋4000人。

問題在于,在人力有限的情況下怎么大量的建群和管理群。這就要結合上面第1點提到的,如果是用戶自發(fā)建立和管理,我們只是做好前期的帶動和輔導就行了,只把資源給那些做到一定規(guī)模以及表現(xiàn)出眾的社群,這點下面會詳細說。

3.保持用戶群與貓眼的依附關系。

這個模式有一個難點,就是這些群對貓眼的收益在哪,怎么衡量。

首先,任何一個社群組織都會依附某一個品牌或主題,比如吳曉波書友會,其實吳曉波也沒參加過。我認為貓眼就是一個幫助群主聚集用戶的品牌,由這樣一群人聚集的組織,品牌的忠誠度天生就是很高的。

其次,在品牌依附關系的基礎上,這些用戶肯定會繼續(xù)使用貓眼,只是我們不確定多久一次、都會做什么。但只要社群組織的好,每星期一次是問題不大的。假設社群的全部用戶,每周有40%會在貓眼UGC,如果社群是4000人,就能帶來1600條優(yōu)質的UGC內容;如果是10000人,就是4000條,量級和想象空間都足夠大。

以上是社群運營的思路,下面說具體怎么做:

1.規(guī)劃了社群的生命周期,如下圖:

這就是這件事的運營策略,由官方發(fā)起這個項目,在初建階段是完全開放的,誰都可以建群拉人,官方不會阻止也不會扶植,任由他們自生自滅,這是一個自然淘汰的環(huán)節(jié)。此環(huán)節(jié)的人力成本接近于零,大概只是需要回答一些咨詢。

成長階段是指已經具備一定規(guī)模和活躍度的群,他們就開始獲得官方的扶植了,包括協(xié)助招人、做活動、禮品等等,支持他們做起來。

核心階段是指經過一段時間的運營,有極少數(shù)社群脫穎而出。群主能力強,有資源;群里足夠活躍,線下和線上活動都很多,這就成為官方重點投入資源去扶植的群。

2.做完規(guī)劃,就開始要公開招募了。

這就涉及冷啟動的問題,如果我只發(fā)一個活動頁面,告訴大家上面這些信息,肯定不會有人看的,效果一定很糟。

利用冷啟動的思路,我們先從之前已有的核心用戶群里,精挑細選出10個人,逐一跟他們溝通這個思路,不斷的講,甚至見面聊。目的就是讓他們先建幾個這樣的社群出來作為樣板,然后我再公開招募,大家只需要看樣板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,跟著效仿就好。

這10個人是已經和我們認識很久,很熟悉的朋友,所以用了一周時間,就建立起第一批社群了,我們起名為「貓眼影迷會」。第一批影迷會在周末做了線下的觀影活動,拍了一些照片。

我們拿著這些影迷會和照片,馬上寫了一個很簡單的招募貼,簡短的文字配上他們周末的照片,告訴大家「貓眼影迷會」成立了,你可以獲得各種福利,還不趕緊加入,為第一批影迷會招人。其次,再留一個招募的入口,注明「你也想建立自己的影迷會?加我XXXX」。

這個帖子寫完之后,快速的推給貓眼的活躍用戶,很快這10個社群就做起來了,而且有很多人在申請新社群,至此冷啟動階段就結束了。

下圖就是最早建立的一批社群的照片,起初人不多,之后就人數(shù)爆棚了。

3.接下來就是多次重復上一步的工作。

每周都發(fā)布上周已有社群的情況,他們的人數(shù)、活動、合影,就像報戰(zhàn)績一樣,同時再繼續(xù)招募。所以,這就是一個沖量的階段,我記得用了一個月的時間,我們就有20個有效的社群了。

這些用戶也會寫帖子總結活動的情況,我們也會在站內上一些推廣位,那段時間這事搞的風風火火的,那些活躍的用戶不管他們有沒有參與,但至少都知道這個組織了。

在這個階段,負責這個項目的運營同學就比較辛苦了,因為她需要和用戶溝通,去培訓他們建群和拉人;篩選出運營的不錯或者有潛力的群,去提供扶植的資源,那段時間確實是非常忙。

需要重點說一句,這個項目從開始到我離職,一直只是投入了1個人力,至少可以證明這個模式是比較節(jié)省成本的。

4.當時我們運營了三個月,有70個左右的社群,覆蓋了約6000人。在具備一定數(shù)量的社群之后,開始做一些重點扶植的工作。

我們發(fā)現(xiàn)用戶建立社群的主題有兩類,一個是地域性質的,比如北京分會、上海分會;另一個就是主題性質的,比如漫威、恐怖片、日漫的。我們從中選擇重點的社群,進行資源傾斜。

比如地方分會,我們就把在貓眼電影上購票用戶排在前十的城市全部做起來了,這些城市的購票量大,說明需求量大,以及貓眼的品牌在當?shù)厥终J可度高,所以這是其中一個重點。

另外,主題性質的,我們選擇了漫威這種青年人居多,且電影和話題點也足夠多的社群去扶植,但因為各種原因,主題性質的社群一直沒有地方分會做得好,看來社群這種形態(tài)還是要回歸到線下才牢靠。

截至這個階段,貓眼電影的社群就建立起來了。后續(xù)日常運營就是遵循上圖那三個階段的思路,不斷的吸引有能力的人建群,扶植有潛力的群,資源傾斜TOP的群。

其實這個思路和貼吧的運營是一樣的,頂尖的吧是不需要貼吧官方運營去做過多干預的,只是做好監(jiān)控,別出亂子就行;他們的精力放在扶植一些有潛力的吧,或者在特定分類的吧,比如能變現(xiàn)的,這里就不細說了。

總結

再回到下圖這個金字塔,本文說的是我在運營第三層「貢獻用戶」時的思路和具體做法,這不是貓眼運營的全部,而是其中一部分。

簡單補全一下,我們前兩層也是做出了不錯的成績。對于明星那塊,我們是最早邀請到明星來電影app做推薦語的,后續(xù)淘票票才跟進;對于專業(yè)用戶那塊,我們也是很早就邀請到一篇業(yè)內知名影評人入駐。

以上,就是貓眼電影UGC運營的記錄,希望能對大家有點幫助。

標簽:肇慶 錫林郭勒盟 三亞 南充 云浮 新鄉(xiāng) 南昌 中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