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不久,深圳某駕校拉學員去外地考駕照,途中發(fā)生了翻車事故。這起偶然的事故揭開了一則在深圳駕校市場存在已久的現(xiàn)象——異地考證。對此問題,昨天本報刊發(fā)了《深圳駕照難考火了異地考證》的報道。
其實,異地考駕照對學車人來說并不劃算:從經濟成本上看,不省錢還要多花錢,速成班比普通學車班一般要多交300至400元;從精力成本看,考試的每個環(huán)節(jié)都在異地進行,免不了路途奔波,更不幸運的話就可能遇上車禍;把異地牌照轉成深圳牌照也憑空多了一道手續(xù)。不轉,往后的證照年檢更是麻煩不斷。
既然異地考證有那么多的不經濟和不方便,為什么還有人趨之若鶩?就因為異地考證具有一個好處,那就是——拿照時間要比報考深圳本地班快一些。此外,業(yè)內人還透露,有些異地考試相對簡單,甚至僅僅走過場就可以了。說到底,幫助學員更快”地拿到駕照是異地考證”風行的賣點。但我們知道,如此倉促學車,其實給學車人和社會交通安全都埋下了更大的隱患。
辦證能夠快一點”的誘惑為什么對學車人這么大?那是因為在深圳考駕照的等候時間實在太長了。據(jù)報道透露,數(shù)據(jù)顯示,深圳目前有26萬人在學車,而車管所每月只有1000多人的考試指標。靜態(tài)來看,以深圳目前的考試產能,要消化這26萬考車人也需要至少二十年!真是不算不知道、一算嚇一跳!難怪有那么多人不嫌其貴、不嫌其煩地轉向異地考證,可以說,正是深圳駕照考試產能的嚴重不足成就了異地速成班”的火爆。
如果從把關者的角度看,我們該贊揚一下交管部門的嚴謹作風,面對數(shù)量如此巨大的學車需求,考試標準卻未有從快處理的松動。但是如果從服務的角度來看,就不免讓人遺憾了,顯然交管部門的服務理念仍然是以供給方管理為主導——現(xiàn)有力量只能提供每個月1000多個考試機會,還欠缺需求方管理的服務理念——對于26萬人的巨大需求,是否應盡疏導之責?一個真正以人為本”的服務性機構顯然會傾向于后者,疏導26萬學車人與月供1000多個考位的矛盾,就成為解決問題的關鍵。
解決矛盾、擴大考能一定要增加各類考試設備嗎?其實未必。應一時之需增加設備、增添人手,容易造成浪費,增加行政成本。不妨開拓思維,采取考試外包”來提升考試產能。從報道來看,異地考證班之所以能夠成立,就是因為周邊不少城市的駕照考試資源相對充足。只要這些城市的考試設備和執(zhí)行力度能夠達到深圳的考試標準,深圳不妨請對方代為執(zhí)行,合格者可取得深圳駕照。而且,委托考試并不影響對方的原有利益,這一公對公”的形式還有利于減少暗箱操作和尋租空間,讓這些城市免于販賣駕照”的輿論指責。消除了供需間的巨大落差,異地速成班”等相關亂象自然銷聲匿跡。
其實,用外包方式解決公共服務不足的辦法在深圳早有實踐,比如,深圳向社會機構購買居家養(yǎng)老服務,寶安向民辦學校購買了優(yōu)質教育服務以補充學位不足……只不過,這次是把考證服務”外包。形式雖有不同,但其實質是一樣的——從需求方的角度來提供服務,才是真正的服務型政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