什么是一次好的社會化傳播?首先是產品好,其次是能夠借助這個好產品,讓分享的欲望發(fā)揮得更加淋漓盡致。
如今社會化營銷越來越深入人心,進去的人頓時發(fā)現(xiàn),社會化營銷的門檻已經在筑高。如果沒有創(chuàng)新,普遍會跳進以下三種“半死不活”的狀態(tài):
1.越來越多的企業(yè)不惜使用地推的方式,依靠小恩小惠換得用戶的分享,因為地推所以持續(xù),看看效果,卻嗨不起來。一段時間見不到動靜,就偃旗息鼓匆忙退下。
2.有的企業(yè)由于對社會化營銷的全過程缺乏系統(tǒng)考慮,開頭半段嗨起來了,后面一大段卻不溫不火,短期也能換來名聲在外,長期卻搖頭興嘆。于是,默默地將社會化營銷判了“緩期”。
3.更多企業(yè)的社會化傳播嘗試,成了默默無名的啞炮,幾次小打小鬧之后,判定為此路不通。于是,趕快換個地方,裝模作樣地再去打井。
幾個月前,我接觸過一家休閑食品企業(yè),企業(yè)老總跟我講述了他春節(jié)前后主導過的一個社會化營銷實戰(zhàn)案例。為何要嘗試社會化營銷?是被逼的。當時正值旺季,業(yè)績疲軟。還好,手里留有后牌——一個確實不錯的新品,希望盡快拿出來提提神。結果卻發(fā)現(xiàn),各類以前行之有效的手法,如今都提不上勁了,新產品也幾近夭折。
這家企業(yè)心急之下,想到了社會化營銷。企業(yè)當時操作社會化營銷的邏輯很簡單:要說這個新品的品質,絕對有殺傷力;再把某個城市的上百個大終端、數(shù)百名促銷人員,利用“有禮分享”的方式,發(fā)動線下用戶傳播到線上去(據(jù)彈藥儲備推算,換來上萬人的朋友圈分享也不在話下);再找來幾百個當?shù)氐腒OL,搞聚會,共分享……如此炸響一個城市,豈不易如反掌?
結果如何呢?他說不太好。
再看下一個案例。兩三年前,知名品牌夢龍雪糕,在若干個中高檔百貨終端門口,做展區(qū)、用美女、巨屏循環(huán)播放夢龍廣告片,還用夢龍的巧克力概念加上它的多種DIY吃法,贈送一杯夢龍,換得一次微博或朋友圈分享,等待的隊伍排成了長龍。夢龍的這個活動過后,私下也曾經交流過,效果同樣不佳。
兩個類似玩法的案例,效果為什么都不太理想呢?因為投入與產出不成比例,所以效果不理想。兩個案例出現(xiàn)的問題,幾乎是所有傳統(tǒng)企業(yè)在試水社會化營銷中,都會遭遇到的問題。
第一,過于開放,導致散彈打鳥。開放指的是對體驗者沒有做出聚焦要求。為了曬而曬,以為曬的人多,必然引起更多人的關注,當然也就“功到自然成”。
事實上,這種不做任何要求的“分享”,結果是散性分享,帶來的是散性傳播。
分享中帶標題、帶標簽,更容易實現(xiàn)話題或人群的聚焦。比如若是酒,可以使用#只與密友一起干#。當然,也可以限定格式、限定情景或場景去分享。
為什么分享也需要聚焦?因為只有聚焦,分享人對于受眾才有清晰的信息,清晰的信息才有清晰的記憶。
有了大量分享的內容,不見得就能點爆。一個冰冷的產品信息,注定會成為信息海洋里的沉沒信息。因為它永遠無法調動其他受眾的參與和互動。
第二,傳播什么樣的內容,分階段傳播什么內容,每個階段的傳播如何才能傳得起來,這是每個社會化營銷項目都會遭遇的最大挑戰(zhàn)。
按照我的經驗,只要你能夠調動別人分享,就不難調動其按照你的格式來分享;只要你能找到讓別人想分享的理由,別人就能創(chuàng)造出各種“主動發(fā)揮”,這就是UGC(用戶創(chuàng)造內容)。
讓用戶分享的同時,還要能夠借助他分享的內容去“勾搭”其他準用戶,讓看到的人也愿意參與活動。如果能讓參與的人形成炫耀,讓錯過的人產生失望,那么“傳染性分享”就可能產生。UGC的核心于此——讓分享來自內生,進而融入用戶的關聯(lián)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