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當前位置 : 首頁 電商百科 深度 | 網紅茵曼的流量池、新零售和煙火氣
傳統(tǒng)的決策方式往往是“自上而下”的拍腦袋式決策,而茵曼如今可以實現(xiàn)由店鋪數據“自下而上”的反向決策。
私域流量觀察(ID:gh_8a0eb58fba1a)原創(chuàng)
文/ 燕尾
早在1999年,康奈爾大學的Kruger和David Dunning通過心理學實驗發(fā)現(xiàn),人對一項技能越是無知,就越是無法察覺自己的無知以及對此的需求,反之則反之。這被稱為達克效應(D-K effect)。
篇幅有限,我們就不贅述這個效應的實驗過程了,但在營銷數字化領域沿用這個理論會得出一個有趣的說法:
當你不了解數字化,潛意識會讓你認為自己不需要它。
當然,這是一個見仁見智的判斷。而由于工作原因,我們經常會拜訪一些營銷數字化做的特別好的企業(yè),并和其相關負責人交流,在這個過程里我們也發(fā)現(xiàn)了一些有趣的事情:
不妨猜猜這些對營銷數字化有著長期建設、實際應用、深刻理解的企業(yè)高層,通常都長什么樣子?
是看著滿屏幕數據思考人生的西裝革履的市場精英嗎?
不。事實恰恰相反,這些真正掌握數字化力量的決策者,往往都是十分接地氣、有一線產品或營銷經驗、遇到新鮮事物樂于躬身入局的人。
若用一句話概括他/她們共有的優(yōu)點:
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認知邊界,并不斷自我打破邊界。
比如即使在個人情感層面十分反感短視頻,也依然會在虛心學習、小心求證、大膽授權、快速試錯等一系列操作之后,從零培養(yǎng)出自己的短視頻團隊,在抖音、B站這樣的平臺上收割內容紅利。
在這些人面前,沒有年齡、性別、環(huán)境等因素帶來的認知鴻溝,比00后更懂B站、比女性更懂美妝、比粉絲更懂KOL……都是基本操作。
雖然數字化轉型已是一件無數專家共同推崇的事情,但在現(xiàn)實中,或許也離不開匹配相應的思維方式、行業(yè)特點、甚至是企業(yè)內部的管理變革,才能最終落地生花。
這點被廣州服裝領域的龍頭品牌茵曼(也即匯美集團,集團旗下有茵曼、初語、生活在左三大子品牌)體現(xiàn)得淋漓盡致——
為什么是茵曼
在回答之前,不妨先縱覽一段茵曼的傳奇野史。
茵曼最早起源于淘系電商,于2008年創(chuàng)立,僅用了5年時間,就成為了2013年雙十一女裝品牌全網銷量第一。在阿里巴巴的IPO招股書中,茵曼以唯一女裝品牌案例入選,成為中國服裝業(yè)從ODM向品牌轉型的實踐典型。
但僅僅在互聯(lián)網上稱王并不能滿足茵曼,自2015年開始,茵曼啟動線下戰(zhàn)略,同時也是其開展數字化進程,打造日后的數字零售、數據中臺和智能制造的標志性時刻。
然而線上的電商品牌,能不能、該不該走入線下門店生態(tài)?在當時,這掀起了一樁轟動的互聯(lián)網公案:看好線下的茵曼創(chuàng)始人方建華,和同為服裝電商龍頭的韓都衣舍創(chuàng)始人趙迎光有著完全相反的意見,二者在社交媒體上針鋒相對,辯論不斷。
如今網絡上還能找到當時的文章,筆者摘錄了一些反方趙迎光在那時候的論點:
“……我們(淘系電商品牌)的基因和優(yōu)勢都在線上。”
“論購物習慣趨勢,人越來越懶,越來越依賴電商。論成本效率,傳統(tǒng)零售不如電商?!?/p>
“消費者為什么越來越多地選擇線上?不僅僅因為便宜,是因為線上做內容的手段方式方法,對于新一輪互聯(lián)網消費者來講是一種體驗?!?/p>
短短三句摘錄,其實我們已經能看到趙迎光從品牌的優(yōu)勢、電商的趨勢、線上的實質等角度都有所思考,也確有其可取之處。
但另一邊,在又一個戲劇性的五年過去后,截止2020年茵曼已經在全國170多個城市開設超過600家體驗店。
且期間可圈可點的營銷戰(zhàn)役不斷,多次教科書般地踩在了各個“風口”之上:
成績1:率先開展私域流量玩法。據匯美時尚集團(茵曼)副總裁曲晶介紹,在開設門店之初,茵曼就意識到了微信公眾號/個人號可以有效地融合在線下生態(tài)之中,積極地添加用戶微信,極早地就建立了私域流量池的雛形。
隨著小程序、企業(yè)微信等工具的推出,茵曼后續(xù)也順著騰訊的步伐進行升級迭代,一切都順理成章且自然而然。
成績2:率先布局短視頻。茵曼早在抖音、小紅書火起來之前就注意到了這些新興的媒體平臺,并進行深入了解與嘗試。茵曼甚至培養(yǎng)出了自己的百萬級網紅KOL“90麻麻”。
尤其令人玩味的是,如完美日記、花西子、小仙燉等新興“網紅"品牌,其實也投放過茵曼賬號的廣告合作。
當部分人覺得老一輩品牌早就過氣,認定未來是屬于“后浪”們的時候,殊不知茵曼正偷偷把后浪的錢也給賺走。
成績3:疫情期間啟動直播帶貨,其創(chuàng)始人方建華親自下場2小時帶貨125萬。
他們?yōu)楹慰偰芸烊艘徊?,屢次率先完成新紅利的開發(fā)?
茵曼自述的“原始”方法論
或許未必需要展開長篇累牘的研討,在訪談中他們常常會提到一個訣竅,簡單來說就是:
高層親自下地走兩步。
其實在面對新事物、新浪潮的初期,茵曼管理層也是紛紛表示“看不懂”的。
看多了成功企業(yè)的報道總能給人一種錯覺,這個商業(yè)世界是不是有一批天賦異稟的大牛,在別人被時代浪潮沖擊得七零八落時,他們卻在浪潮上沖浪。但在和這么多企業(yè)精英面對面交流后,我們意識到:
面對如今時代的迅猛發(fā)展,根本就沒有人不曾茫然。
而部分人的優(yōu)秀戰(zhàn)績,在于他們往往能自發(fā)地打碎、重建認知,從而迅速地適應新變化。這一判斷來源于曲晶在閑聊中向我們透露的三件事情:
(1) 當他們不懂直播帶貨
沒關系,茵曼CEO、CMO輪番上陣,親自走入直播間和用戶對話,和團隊共同復盤,一起研究用怎樣的話術、神態(tài)、布景,才能準確傳達“以舒服為本,為舒心而生”這一品牌理念。
“我自己當主播,做了3個小時,真的能體會到跟粉絲的那種互動,感受到他們想要什么。比如很突出的一點是,不同品牌的直播間里,粉絲的訴求點顯然不一樣。
茵曼的定位是棉麻生活家,粉絲關心的就是穿著舒不舒適、怎么穿搭、有什么優(yōu)惠。而生活在左(同在匯美旗下的高端手作品牌)的粉絲,想知道的是衣服后面的故事。
比如這數千元一件的裙子上面的「蝶戲牡丹」是怎么回事?和劉禹錫那句「唯有牡丹真國色,花開時節(jié)動京誠」有怎樣的聯(lián)系?另一件裙子,為什么選擇了「百鳥朝鳳」這一主題,期間的手工藝是怎么傳承下來的……他們看重這些,反而對價格有沒有優(yōu)惠不太關心?!?/p>
(2)當他們看不懂抖音KOL
茵曼立刻招募人手并組成數個小內容團隊,每個團隊約由1名模特、1名編輯、1名設計師、1名商務策劃組成,自行開號并運作,力圖成為網紅博主。
這些團隊養(yǎng)了幾個月后,多數都能實現(xiàn)自負盈虧,自給自足。
正如上文所言,其中甚至誕生了百萬粉絲大號。
(3)當他們不知大數據為何物
茵曼秉持開放和謙虛的心態(tài),和某知名管理學院展開戰(zhàn)略合作,從零開始梳理各項數據價值,經過了一段時間的迭代與進步,如今已建立屬于茵曼自己的數據決策體系。比如茵曼可以根據門店的經維度、氣候情況、周邊人流等數據,智能決定上哪些貨、怎么擺、何時換。
這一自有的數據體系除了“軟件”之外,也少不了“硬件”布局。對此,茵曼提到了兩個主要作用:
其一是顯著提升工作效率,以往一家門店需要花3個小時才能完成的貨品清點、入庫、整理,如今30秒就可以做完。
其二是建立更真實的數據來源,比如通過采取RFID技術(射頻識別),茵曼可以準確獲知每一件貨品被試穿了多少次,以及試穿后被購買的概率。
「試穿率」有助于產品部門找出最受用戶歡迎的產品設計,而試穿率高但「試后購買率」較低的產品,往往有一些用戶不太滿意的具體細節(jié),比如袖子緊了、腰線寬了等等。此時通過進一步的店員問詢,往往能迅速找出并解決問題,從而顯著提升效益。
傳統(tǒng)的決策方式往往是「自上而下」的拍腦袋式決策,而茵曼如今可以實現(xiàn)由店鋪數據「自下而上」的反向決策。
誠然這未必如C2M(Customer-to-Manufacturer,用戶直連制造)那般令人驚嘆與推崇,但何嘗不是一個更容易執(zhí)行,而效益也相當明顯的商業(yè)結構?
END
閱讀更多 Dior聯(lián)名Nike背后的“后浪赤子心”lululemon“拍了拍”Nike,一路高歌猛進Boohoo是如何成為快時尚“新貴”的?不再“高冷”的奢侈品牌如何應對618大戰(zhàn)?“賽博猛料”VR正在改變時尚界尋求報道文章轉載
上一篇: 上一篇:帶貨主播與人格魅力的關系
下一篇: 下一篇:超級學霸與視頻紅人的雙面人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