接骨換架間堅守老手藝33載
湘陰六旬“傘醫(yī)生”:沒有我修不好的傘
湘陰周刊訊(記者 熊其雨 杜馨宜)下雨天撐雨傘,天氣炎熱頭頂一把太陽傘,既遮陽又避雨的雨傘,是市民出行的“神器”。然而,傘壞了怎么辦?時下,許多人都會將壞傘束之高閣,或重新到商店買一把傘??墒悄憧稍脒^,壞雨傘也能修。
從雨傘到遮陽傘,但凡傘骨斷了或傘面破了, 在湘陰文星鎮(zhèn),66歲的“傘醫(yī)生”汪大良都能接骨換架,讓雨傘“起死回生”。本期“身邊老手藝”,記者帶你聆聽修傘匠背后的故事。
現(xiàn)場
十分鐘修傘骨,壞傘“起死回生”
雨傘骨架鋼條連接處壞了,用尖嘴鉗把鐵帽卸下來,用鐵絲代替,再用鉗子擰緊
“老汪,幫我把傘修一下,晚點來拿。”8月1日清晨,老主顧張霞冒著蒙蒙細雨來找汪大良修傘。湘陰老城區(qū)三井頭附近的一條巷子深處,彩條布依著一棵大樟樹而搭、老式補鞋機斜放一側,這處不到6平方米的臨時場所,就是汪大良的攤位。往里走通訊,攤位兩側還掛了幾把排隊“候診”的傘,老人笑容可掬地招呼前來光顧的顧客。
雨傘是家家戶戶的生活必需用品,如今人們收入高了,家里壞掉的雨傘都是隨手一丟,汪大良的生意也不如以前。
尖嘴鉗、鐵錘、螃蟹鉗……歪坐在小木椅上,拿著這些修傘最常用的工具,汪大良對著一把壞傘“望聞問切”一番后得出結論:要更換傘骨。只見他用鉗子將壞了的傘骨剪斷后,再將鐵絲對準針眼,顫顫巍巍地將線穿眼而過,將新傘布罩在傘骨上方后,隨著老人手起線落,原本斷裂的傘骨被更換,把傘布用針線“縫合”嚴實后,不到10分鐘,這把傘就修好了。記者注意到,因長年累月修傘,鋒利的傘骨將他的雙手“刻劃”得頗顯滄桑,指甲縫也布滿了油垢。
汪大良用尖嘴鉗、螃蟹鉗等幾樣簡易工具就能修好一把雨傘。湘陰周刊通訊員 熊方志
“只要零件齊全,就沒有我修不好的傘?!蓖舸罅颊f,修傘是門技術活,他既沒有師傅教通訊,也沒專業(yè)書籍可供閱讀,這門手藝全靠自學和摸索。汪大良說,從廢品站收來一些舊傘托、圓珠筆芯、細鐵絲,這些作廢的“垃圾”,稍加改造后,就是修傘的好物件。
故事
80年代一條街曾有4名“傘匠”
長時間的修傘工作,給汪大良的手帶來不小折磨,連指甲縫也滿是油垢。湘陰周刊通訊員 熊方志 攝
“我學修傘也是偶然的,只是為了混口飯吃?!蓖舸罅几嬖V記者,他年幼時體弱多病,因家庭“成分”不好,他作為家中長子,一邊種田養(yǎng)家,一邊摸索賺錢的門道。不久后,他買回一臺溫州牌補鞋機,在街頭為顧客補鞋、換底。藝多不壓身,后來,他又兼著修高壓鍋、釘扣子。33歲時他又學會了修傘。
“雖修傘掙不了大錢,但能管夠三餐”,汪大良很是滿足的說。湘陰周刊通訊員 熊方志 攝
傘把、開關、傘托、傘骨、傘面……人有器官,傘也有“身體”。在他看來,修傘和醫(yī)生動手術差不多,得先把病根找出來,才好對癥下藥?!澳睦飰牧司托弈睦?”學習修傘前,汪大良一邊在街頭偷師老師傅修傘的竅門,一邊試著將好傘拆得七零八落,再依照拆卸前的樣子修復好?;侍觳回撚行娜耍粋€月后,他就已熟練掌握修傘的方法。
“以前修傘的生意好得很呢!”汪大良回憶,上世紀80年代初,三井頭附近有家朝輝傘廠,銷售的傘都是從長沙進購過來的“洋傘”,材質為鋼骨架、黑傘面,“那時候生意蠻好的,一條街上就有四個修傘的人”。
愿望
盼老手藝得到傳承
汪大良位于三井頭巷口的攤位。湘陰周刊通訊員 熊方志 攝
“我這個手藝沒人搞了,賺錢不到。”早上8時多出攤,下午5時多收攤,最多時有百來塊錢收入,生意不好時只有40多元收入。汪大良回憶,顧客修一把傘只花5分錢,后來漲價至5元錢。如今,隨著修傘匠越來越少,生活成本逐漸增高,他也被迫漲價:換彈簧8元錢,換傘骨5元錢,配傘托3元錢。然而,在記者蹲點的兩個小時里,只有2名市民來找他修傘。
前幾年,汪大良因中風病倒在床。想著自己修傘既鍛煉身體,也能補貼家用,他不顧兒子的反對,吃了幾服中藥后,他又繼續(xù)出攤修傘,為街坊鄰里提供方便。汪大良說,許多市民都買了私家車,出門不再擔心風吹日曬。也有一部分市民認為,買一把傘只需要十幾塊錢,花錢修傘沒必要,多數(shù)時候會把壞傘丟掉。汪大良看在眼里,“疼”在心里,“修一修還是可以用的”。
汪大良表示,如果有人愿望學修傘技術,他愿意帶徒弟,讓這門老手藝得到傳承。
希望汪大良的手藝能夠得到傳承!
你回憶中還有哪些老手藝?
我們一起聊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