把新聞當營銷手段,把發(fā)稿當利益工具,這樣的營銷新聞”大行其道,勢必傷害媒體的公信力。
10月23日,一條95后萌妹用身體換旅行”的征友帖在互聯(lián)網上廣為流傳,稱一名95后少女酷愛旅游但囊中羞澀,愿廣征各地男友,只要陪玩,什么要求都滿足”。論壇、微博、網站紛紛轉載,一些紙媒還跟進報道,然而經過一些媒體調查分析,此為一款名為友加的社交軟件涉嫌色情營銷的假新聞炒作。
無獨有偶,10月24日,《參考消息·北京參考》官方微博發(fā)布聲明,就北京參考網10月14日轉發(fā)的標題為《友加網友挖掘機車震”反鎖駕駛室被困三小時》新聞稿道歉。經查,亦為虛假新聞。
兩則虛假新聞,竟是同一幕后操手所推;眾多專業(yè)媒體,竟被營銷、策劃牽著鼻子走。這既讓人憤怒無奈,又讓人警惕深思。當新聞”的當事人是職業(yè)演員,當新聞”的情節(jié)是劇本,當新聞”的目的是為爭奪受眾的眼球……這樣的新聞”,吸引的點擊量是罪惡的,帶來的關注度是邪惡的。新聞”背后的推手,不僅突破了社會公眾能夠容忍的道德底線,也違反了法律法規(guī)。
營銷新聞”的制造者和傳播者都應受到批評和處罰,但媒體之責呢?正如北京參考網聲明中所說:對新聞把關不嚴,管理制度執(zhí)行不力,致使虛假新聞得以傳播”。為了追求點擊率、關注度,一些網站樂于將奇聞逸事置頂;為了搶抓首發(fā),一些官微放松了核實把關的職責;為了拉粉造勢,一些媒體甚至為弄虛作假者提供舞臺。這些問題值得反思。
其實,鑒別虛假營銷新聞很多時候也不算難。這類新聞”,何時、何地、何事、何因、何人的新聞5w”要素缺東缺西,新聞轉載的來源很是可疑,核心事實也常常缺少多信源支撐。就以萌妹子陪游”來說,全文轉述當事人網帖,卻沒有對當事人進行身份確認和深入采訪,而挖掘機”新聞,提到上海普陀區(qū)某派出所卻并未具名,僅這些簡單事實就足以讓人懷疑其真實性?;蛟S,這的確只是個別編輯把關不嚴”,但類似的情況多了,就必須多問問:是不是存在有償新聞、錢稿交易?媒體新聞發(fā)布的管理環(huán)節(jié)是不是存在漏洞?對假新聞的互聯(lián)網管理是否應該建立聯(lián)動機制……
對媒體來說,要贏得受眾信任,需要多年努力。媒體的權威是靠一篇一篇報道累積起來的。一旦失實,就會導致成果盡毀,被公眾質疑乃至拋棄。把新聞當營銷,把發(fā)稿當交易,這樣的營銷”新聞大行其道,帶來的惡果就是降低新聞界公信力。正如一位得知真相的讀者所說,感覺不會再愛了”。當讀者不再愛你,受眾總質疑你,新聞報道影響社會、引導輿論、凝聚人心的作用就無從談起。
下個月,我們將迎來又一個記者節(jié)。節(jié)日越近,真實是新聞的生命”就更應銘記。堅持真實、鏟除虛假,還需繼續(xù)努力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