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類和猴子補丁
在Ruby中,類定義的方法和其他的語句沒有任何區(qū)別,都是一行一行的執(zhí)行下去的。如下例子:
class Example
def method_1
puts "method 1"
end
end
class Example
def method_2
puts "method 2"
end
end
本例中,當?shù)谝淮味xClass Example的時候,還沒有一個叫做Example的Class存在,因此,Ruby開始定義這個類,當后面在定義這個類時,Ruby會發(fā)現(xiàn)該類已存在,并返回這個類,而不是定義一個新類。
因為這個特性,因此,Ruby天生具有打開一個已經存在的類,并動態(tài)修改其內容的能力,即使其是標準類庫的類也不例外。比方說,可以給SDK的String類添加一個去除String中的標點符號和特殊字符的方法:to_alphanumeric
class String
def to_alphanumeric
gsub /[^\w\s]/, ''
end
end
“H^^ello”.to_alphanumeric #==>Hello
,然后,所有的String對象都具備“to_alphanumeric”的能力了,這種技術一般簡稱為打開類技術。
上面描述的打開類技術其實是隱含了一定的風險的,尤其是在大型系統(tǒng)中使用打開類技術擴展標準類庫時,因為,很多開發(fā)人員都在擴展類,當多個擴展方法的名字一樣時, 后定義的總會覆蓋掉前面,從而導致整個系統(tǒng)的崩潰,業(yè)界把這種魯莽的修改類的方式簡稱為猴子補?。∕onkey Patch)。因此在使用打開類技術時,一定要慎之又慎。
實例變量
在Ruby中,實例變量是存儲在對象中,但是,其于該對象的類沒有關系,當給對象的實例變量賦值時,該實例變量就生成了,說白了,實例變量就像是一個掛載在對象上的HashMap,每個對象都可以用自己不同的HashMap, 如下例:
class Person
def name
@name = "xianlinbox"
end
end
p = Person.new
puts p.instance_variables #==>nil
p.name
puts p.instance_variables #==>@name
方法
作為一個對象,除了有實例變量(也可以稱之為屬性),還需要有方法。 但是在Ruby中,關于方法的定義并不在對象中,而是在對象自身的類中,這是因為“共享同一個類的對象也必須共享同樣的方法”。但是,不能說Class有一個叫做“method”的方法,因為無法使用"Class.method"調用該方法,而要說Class有一個實例方法“method”,這意味著必須創(chuàng)建該類的實例對象,通過實例對象調用該方法。
如果要定義類方法,那么在定義方法的時候,必須加類名前綴,如下:
class Person
def Person.name
@name = "xianlinbox"
end
end
類本身也是對象
在Ruby中Class本身也是一個對象,關于對象的所有規(guī)則都適用于Class.
puts "hello".class #=> String
puts String.class #=> Class
puts Class.class #=> Class
puts Class.instance_methods(false) #=> [:superclass,:allocate,:new]
puts Class.instance_variables #=> nil
類的繼承體系
puts String.superclass #=> Object
puts Class.superclass #=> Module
puts Module.superclass #=> Object
puts Object.superclass #=> BasicObjec
puts BasicObject.superclass #=> nil
BasicObject是繼承體系的根節(jié)點。
所有類都繼承自Object。
Class是對Module的繼承增強,增加了new()和allocate()方法以創(chuàng)建實例。
方法的查找與執(zhí)行
Ruby中對象的方法都定義在類中,當對象想要執(zhí)行一個方法時,首先需要找到該方法,而Ruby編譯器查找方法的方式就是,第一步在自己的類中找,沒有的話,就沿著該類的祖先鏈(ancestors)一直往上找。
String.ancestors # => [String, Comparable, Object, Kernel, BasicObject]
為什么這兒會出現(xiàn)Comparable和Kernal, 這是因為Module的機制,當一個類include一個模塊時,編譯會把該模塊放在最靠近該類的祖先鏈上, String類include了Comparable模塊,而Kernal則是被Object類include的。
方法執(zhí)行的時候需要一個接收者,方法就會在接收者對象中被執(zhí)行,該接收者就是所謂的self對象。一般情況下,self對象是由最后一個接收該方法的對象擔當,在類和模塊的定義中(并且在任何方法的定義外),self對象由類或模塊擔任。
動態(tài)調用方法
通常方法的調用方式是“對象名.方法名”,在Ruby中有一個很酷的特性,可以通過send()方法,把想調用的方法名作為參數(shù),這樣就可以在代碼運行時,直到最后時刻才決定調用哪個方法,這種技術稱之為動態(tài)派發(fā)(Dynamic Dispatch)。這個技術非常有用,比方說,當在項目中有一個配置文件對象,會根據(jù)配置文件初始化,在使用過程中,不同用戶可能會設置不同的值。通常做法是,判斷屬性的鍵值是對應到哪個屬性,然后,調用對應的set方法,代碼如下:
config.name = v if isNameProperty?(k)
config.password = v if isPasswordProperty?(k)
config.port = v if isPortProperty?(k)
...
看著這么一堆的長得像親兄弟似的代碼,不由得產生一種閹掉它們的沖動。如果使用動態(tài)調用方法的話,代碼可以簡化如下:
load_config('config.properties').each do |k, v|
config.send("#{k}=", v)
end
根據(jù)獲取的每個鍵值,去調對應屬性的set方法,代碼清爽很多,而且以后擴展config對象不需要修改load方法。
動態(tài)定義方法
除了動態(tài)調用方法外,Ruby甚至支持動態(tài)定義方法,通過使用Module#define_method()方法,提供一個方法名和一個充當方法體的塊即可定義一個方法。例:
class MyClass
define_method :doubleString do |args|
args * 2
end
end
t = MyClass.new
puts t.doubleString("he") # => hehe
有了這個黑魔法之后,以后,就可以多個相似方法中不同的部分抽出來作為參數(shù),然后,使用一個方法定義搞定所有的方法。
method_missing()方法
Ruby是動態(tài)語言,編譯器并不會檢測方法調用時的行為,因此你可以調用一個不存在的方法。 在運行時,所有找不到對應方法的調用都會調用一個method_missing()方法,該方法定義在Kernal模塊中,因此每個對象都繼承了該方法。在kernal中method_missing()方法,會拋出一個NoMethodError的異常,這就是編譯器所做的工作。
但是,我們可以覆寫這個方法,讓它變得很有意思。比方說,創(chuàng)建一個Struct,當你想要新的屬性時,只需要給它賦個值就神奇的產生了。
class MyStruct
def initialize
@attributes = {}
end
def method_missing(name, *args)
attribute = name.to_s
if attribute =~ /=$/
@attributes[attribute.chop] = args[0]
else
@attributes[attribute]
end
end
end
s = MyStruct.new
s.weibo = "@xianlinbox"
puts s.weibo # => @xianlinbox
這種,從調用者角度看,跟普通方法沒什么區(qū)別,但是實際接收者卻并沒有相對應的方法的方法,Ruby術語稱之為幽靈方法(Ghost Method)。對于幽靈方法,除了自定義該方法以外,還可以把該方法轉發(fā)給另外一個對象的方法,當然,你可以在轉發(fā)前后包裝一些自己的邏輯,這種處理技術稱之為動態(tài)代理(Dynamic Proxy),和前面提到的動態(tài)調用異曲同工。
使用了method_missing處理幽靈方法后,所有不存在方法的調用都會到這里來,這可能會導致一些錯誤信息不直觀的問題(你看不到NoSuchMethod這樣的提示了),因此, 在使用method_missing方案的時候,一定要限定其使用范圍,并且調用父類的super.method_missing方法,讓不屬于這個范圍的,該報什么錯還是報什么錯。
白板類與保留方法
每一個類都有從父類繼承下來的一堆方法,在使用動態(tài)代理技術時,如果一個幽靈方法和真實的方法(你沒有意料到的繼承來的方法)發(fā)生名字沖突時,后者會獲勝,從而導致系統(tǒng)報錯。因此在使用動態(tài)代理技術時, 可以在代理類中刪除絕大多數(shù)繼承來的方法,避免發(fā)生名字沖突,刪除了繼承方法的類,就是所謂的白板類(Blank Slate),刪除類方法的途徑有2個,一個是調用Module#undef_method方法,一個是調用Module#remove_method方法。
在Ruby的Object類中,有一些方法是內部使用的,如果對其重新定義,或刪除,可能導致Ruby莫名其妙的掛掉,為了防止這種事情的發(fā)生,Ruby在這些方法名前面用“__”打頭,這些方法稱之為保留方法,當你試圖修改這些方法時,Ruby會給出警告。
您可能感興趣的文章:- Ruby面向對象編程中類的方法與類的擴展
- 簡要解讀Ruby面向對象編程中的作用域
- Ruby的面向對象方式編程學習雜記
- Ruby的面向對象編程的基礎教程
- Ruby面向對象編程詳解
- ruby 面向對象思維 概念
- Ruby 面向對象知識總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