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頁 > 快速排名 > 常見問題 > 公號打開率下滑、粉絲增長停滯,然后呢?

公號打開率下滑、粉絲增長停滯,然后呢?

POST TIME:2018-12-03 21:29

 

公眾號陷入瓶頸的話題由來已久。兩年前很多人開始討論微信用戶紅利的消失,一年前業(yè)界開始哀嘆打開率的下滑,本年,業(yè)界終于開始公開討論公眾號的衰落了。

一大早起來,就看到好幾位公眾號大咖在討論小馬宋老師的新鮮熱文,《憂桑,公眾號的衰落是不成制止的 | 小馬宋》。(感興趣的伴侶可以看完小馬宋老師的熱文再回來)截至今天下午一點,閱讀 3 萬多,點贊 600 多,2%的點贊率是行業(yè)平均的好幾倍。由此可見,大家對這一點真是心有戚戚。

不過,公眾號不行了是什么意思?整體不行了,還是部分不行了?你不行了,還是同行都不行了?沒人看了,用戶走了,還是客戶爸爸嫌棄了?再往下想,公眾號不行了,然后呢?

微信已經 6 歲半,公眾平臺馬上也要 5 歲了,榜哥試圖搞明白:公眾號是怎么“不行”的?

內容行業(yè)最大的一波紅利

如果說微信公眾平臺造就了內容行業(yè)最大的一波紅利,大概反對的人不久不多。當然不是沒有反對者,對于一些傳統(tǒng)的內容生產者來說,公眾號是最大的一波傷害。

去年 8 月我們曾做過一篇微信公眾號四周年的專題稿件,《“如果沒有公眾號,我可能要多奮斗十年” | 公眾號四周年》,那些被公眾號改變的人的命運說明了一切:

公眾號誕生的 2012 年,“十點讀書”的林少還在早八晚五做設計,“視覺志”的沙小皮在渤海邊的龍口港宣教處上班,“一條”的徐滬生在《外灘畫報》做執(zhí)行總編纂,“毒舌電影”的小卷正在為上一任就職的公司去納斯達克敲鐘做最后一搏,“深夜發(fā)媸”的徐妍還在讀大三,晚上在宿舍邊摳腳邊淘寶……

而更多的新媒體人,還沒用過微信,更想不到本身以后會成為一名光榮的“小編”,過著扒素材、追熱點、沒日沒夜的“公號狗”生活。

一年前微信公眾平臺四周年的時候,內容創(chuàng)業(yè)正火。吳曉波、曹國熊主導的“獅享家基金”和范衛(wèi)鋒創(chuàng)立的、專門投新媒體的“高樟本錢”,頻頻出手。依托于公眾號,許多人都夢想著有朝一日被百萬人景仰、奔向財富自由之路。

然而,事情是從什么時候開始起變革的?

公眾號不行了?

“只有西門本身心里知道,公眾號的打開率已經越來越低了,甚至在粉絲增長了 4 倍之后, 10 萬加還只是 10 萬加,既沒有釀成 40 萬加,也沒有釀成 20 萬加,依然還是 10 萬加?!?/p>

就像小馬宋在這個虛擬的故事里所寫,人們的困惑始于粉絲增長而閱讀不亂的謎題。

雖然對打開率的理解各不相同,但無論何種計算方式,無論是頭條閱讀數(shù)/粉絲數(shù),,還是頭條閱讀數(shù)*來源于會話的比例/粉絲數(shù),打開率的下滑都是毋庸置疑的。

公眾號定價的評估方式直接反映了下滑趨勢帶來的商業(yè)效應。早期的公眾號廣告報價以“萬粉”為基本單位,例如:公眾號A報價為 500 元/萬粉,如果是 30 萬粉絲,報價就是1. 5 萬元。

而后,廣告報價的衡量標準開始悄然改變?yōu)椤扒ч唭r”,即按照歷史閱讀數(shù)據和廣告報價來得出的一個量值。例如:公眾號B的歷史“千閱價”為 500 元/一千閱讀,其二條預估平均閱讀數(shù)是 3 萬,那么二條基準報價就是1. 5 萬元。至于B有多少粉絲?不重要。

B的粉絲可能是 50 萬,也可能是 30 萬。終究品牌是追求投入產出比的,無論你有多少粉絲,品牌關心的只是廣告會有多少人來看。

打開率下滑到多少了?10%?8%?5%?3%?所有人都諱莫如深,但無法阻擋打開閱讀曲線繼續(xù)下行。底在哪兒?沒人知道。

除了打開率的下滑,還有粉絲的增長放緩乃至陷入負增長。在這些數(shù)據背后,帶來的是更深層次的行業(yè)生態(tài)的改變和疑問:增長越來越難,變現(xiàn)越來越難,出頭越來越難,本來的漲粉、爆文套路似乎都失靈了。

總而言之,機會好像消失了。

微信公眾平臺怎么了?

人有生命周期,產品有生命周期,節(jié)目有生命周期,行業(yè)也有生命周期。微信已經上線 6 年半,公眾平臺馬上也要 5 歲了,雖然我們還在談“新媒體”,但這一切都已經不新了。 6 年半夠一個小學結業(yè)生上大學了。

公眾號生態(tài)的變革,原因有以下幾點:

1. 移動互聯(lián)網生態(tài)的豐富,用戶注意力的轉移

標簽:鹽城 東營 烏魯木齊 林芝 九江



收縮
  • 微信客服
  • 微信二維碼
  • 電話咨詢

  • 400-1100-266